2020417那年本日後是日本的,然後咧?

武漢爆發大規模的疫情,至今好像還沒有看到盡頭;事情是如何發生?又如何被理解?整件事正熊熊燃燒著,愈來愈多的訊息指向:災難起源於「隱匿」、甚至是造假;雖然現實的氛圍很快呈現出狀似答案的外圍輪廓線……但真正的、合理的「事實」是什麼呢?可能亟需先找到那些留下的史料,才有可能靠近、並還原來自當時的「現實環境」樣貌……

決定馬關條約(1895/4/17)的甲午海戰之後的發展,是很好的例子:究責的情緒,代替挫敗的恥辱感,唯有如此,現實與事實才能吻合(這和許多隨時可以無限制修改的行政程序調查,很一致啊)……隱匿與造假,基於那種情緒,而得到了合理化的宣傳;百多年後的今日,大方談論這些過去的種種乖張,也不用再懼怕,因為恥感消失,禁忌遂不復存在。

「台灣真的輸了」,這句話是禁忌──不能被提及,因為談論性本身就是危險的。不能談也無需論,唯有如此,才能喘口氣、繼續呼吸。
在那樣的時空下,誰敢談呢?談論性本身在現實上是禁忌,造就事實才能滿足大家的情緒 http://archives.ith.sinica.edu.tw/collections_con.php?no=182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檔案來源:《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》,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
http://bbs.creaders.net/life/bbsviewer.php?trd_id=1319875&language=big5 文章標題:甲午戰爭其實是中國狂勝!
很多年之後,談論禁忌才有可能被視為嚴肅的論文,而非被歸類為煽動情緒;就像百年前的裸體畫在風俗下是猥褻的色情圖片一般……唯有靠不斷地試著觸及它,才有可能改變「談論性本身是禁忌」的現狀。

最近阿桑奇(Julian Assange)的新聞在全球疫情下出現,實有所感:談論性本身並不危險,隱匿才是危險的,因為很多人在此莫名奇妙之下就中槍倒地了……「感謝吹哨人」,雖然他(她)多半也是在莫名奇妙之下受到重創,但卻為大家留下珍貴談論性本身的史料。……